
6月24日,桂林山水荣登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一特大喜讯从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之际,我院来自越南、泰国、印尼和韩国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2013级的留学生,来到七星公园,开展了一次学习最早的喀斯特研究的经典文献、实地探访喀斯特美景的文化体验活动。
这次活动是我院为了配合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中华文化经典》的教学而安排的一次实践课。本周《中华文化经典》课的教学内容为《徐霞客游记》中关于桂林喀斯特地貌的游记,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老师们决定把课堂搬到游记中描绘的景观现场之一——七星公园,让同学们身临其境进行学习。课前,老师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是介绍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地貌特点以及桂林喀斯特“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地貌特点,二是介绍了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让同学们了解到徐霞客是世界上最早对喀斯特地貌进行研究和记录的学者。三是把《徐霞客游记》中相关的原文发给同学们,让大家事先预习。
上午9点师生们进入七星公园,首先观赏了喀斯特地貌的代表性景点骆驼山,然后登上普陀山,鸟瞰了桂林“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喀斯特地貌的全城景色,最后来到七星岩,游览了喀斯特地貌的溶洞景观。在岩洞中,同学们一边观赏,一边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徐霞客游记》中的描述的相关内容寻找洞中相应的景点,当同学们找到徐霞客文中所述的景致时,禁不住一片欢呼,大家觉得这样的探访对同学们学习徐霞客的原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在游览岩洞的过程中同学们对洞内各种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形成的千姿百态、玄妙无穷的景观惊叹不已,在惊叹声中,同学们在老师的提示下轻松地掌握了一个个相关的汉语生词和语汇;了解了与各个景点相关的传统文化故事,如“女娲补天、善财童子、鲤跃龙门、银河鹊桥、牛郎织女、蟠桃送客”等。整个过程同学个个兴味盎然 游览结束时大家仍然觉得意犹未尽。
这次事件课大受同学们的欢迎,大家觉得这种让同学们身临其境进行学习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同学们学习起来事半功倍,而且让同学们对学习内容印象深刻,并牢牢掌握,同时,这次实践课不仅让同学们领略了喀斯特的风光之美,而且让同学们领略了文字之美。同学们表示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自己的留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全裕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