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中华民族歌舞营在我校开营

2015年05月18日


大学国际交流处戴家毅处长致欢迎辞
大学国际交流处戴家毅处长致欢迎辞
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文化教育宣传处吕俊峰副处长致辞
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文化教育宣传处吕俊峰副处长致辞
领队老师菲律宾菲华新联公会会长戴国安先生致辞
领队老师菲律宾菲华新联公会会长戴国安先生致辞
营员代表 陶思研同学发言
营员代表 陶思研同学发言
开营仪式上壮乡歌舞表演《大地飞歌》
开营仪式上壮乡歌舞表演《大地飞歌》
吕俊峰副处长与戴家毅处长向营员授营旗
吕俊峰副处长与戴家毅处长向营员授营旗
戴家毅处长向菲律宾菲华新联公会赠送纪念品
戴家毅处长向菲律宾菲华新联公会赠送纪念品
菲律宾菲华新联公会向我校赠送纪念品
菲律宾菲华新联公会向我校赠送纪念品
会后合影
会后合影

    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主办,广西师范大学              承办的2015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中华民族歌舞营开营仪式于2015年5月9日在我校育才校区国际教育交流中心215多功能报告厅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文化教育宣传处吕俊峰副处长、校国际交流处相关负责人以及44名来自菲律宾的华人华侨青少年及领队老师参加了本次开营仪式。
    开营仪式上,广西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处戴家毅处长致欢迎辞。在致辞中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44名菲律宾华人华侨青少年及领队老师们热忱的欢迎,向远道而来的菲律宾朋友介绍了美丽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抬头便见山,出门遍是景。桂林米粉是当地特色小吃,以其独特的风味远近闻名。同时还简要介绍了我校办学历史、国际教育交流概况以及本次培训班的主要活动安排。
    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文化教育宣传处吕俊峰副处长在致辞中介绍了广西概况,他说:“广西是一个非常值得来体验和感知的地方。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与菲律宾的经济文化往来更加密切。广西侨办每年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寻根之旅的夏、冬令营活动,组织了5000多名海外华裔青少年朋友到广西实地参观考察、学习交流、寻根问祖。”他希望各位营员珍惜这次亲近祖籍国、亲近祖先故土的机会,认真学习,热情交流,努力学习中国文化,发挥桥梁作用,宣传广西,增加中菲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促进者。
    夏令营团领队菲律宾菲华新联公会会长戴国安先生随后发言,感谢广西师范大学对本次夏令营做的精心的安排,感谢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给予的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他希望同学们在夏令营各项活动中好好学习汉语,体验中国文化。营员代表陶思研同学在发言中表示:这是我第二次来到桂林,在我印象中桂林是个美丽的地方,让人流连忘返。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对桂林的好山好水非常向往,对未来十三天的行程安排也非常的期待。
    开营仪式上,承办方精心安排的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壮乡歌舞表演《大地飞歌》也让来自菲律宾的师生们更为深刻地感受了壮乡文化之美。在接下来的十三天中,营员们将开展学汉语、学习民族声乐与舞蹈、学习民族乐器葫芦丝、练剪纸、参访当地学校、游览桂林历史悠久的人文景点和秀美的自然风光等中国文化、广西民族特色鲜明的活动。本次活动受到桂林电视台、中新网等当地多家新闻媒体关注。在开营结束后相关人员接受了桂林电视台的采访。吕俊峰副处长在采访中表示:广西作为中国重要侨乡之一,有海外华侨华人700多万,归侨侨眷300多万,侨力资源十分丰富。广西区域优势得天独厚,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开放合作的前沿阵地,更是“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节点。此次夏令营选在美丽的桂林,由广西师范大学承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桂林人文资源丰富,是中国乃至世界旅游资源之瑰宝,广西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办学基础优良、国际交流活跃、华文教育成绩斐然。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借此契机办好“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加强中菲两国间的文化、教育交流往来对助力“一带一路”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营员代表陶思研在采访中说道:她是满族人,自小对中国民族歌舞非常感兴趣。开营仪式上的壮乡歌舞表演让她非常兴奋,她希望在这次以中华民族歌舞为主题的夏令营中能够学习到广西壮乡民族歌舞,能穿上美丽的壮乡民族服饰合影。
   “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是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办,全国各地侨办、基地院校承办的面向海外华裔青少年的中国语言文化体验项目。夏令营以“汉语·文化·寻根”为主题,以寓教于乐、游教结合为办营方针,夏令营活动以汉语课堂教学、参观游览、交流访问为主要内容,旨在增进海外华裔青少年与祖(籍)国之间的文化情缘,提高他们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兴趣。目前,我校是第二次承担此类项目。本次夏令营以中华民族歌舞为主题,营员活动安排中结合广西壮乡民族文化特色,重点突出广西壮乡民族歌舞,让营员充分感受和体验绚丽多彩的广西壮乡民族文化。         


( 文/国际交流处吕芳  图/国际交流处  史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