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此一游——杜甫草堂

感受中国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开启文化考察之旅的第一站——重庆

留学生们认真聆听大足石刻背后的故事

与重庆西南大学留学生座谈交流

在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抓拍大熊猫
为了进一步扩大留学生视野,增加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的大力支持下,广西师范大学组织了本校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奖学金生赴重庆、成都进行了为期4天的文化体验活动,共有来自泰国、印尼、越南、俄罗斯、韩国、美国等国的留学生共计21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期间,留学生们在重庆近距离欣赏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足石刻,在成都参观了大熊猫繁育基地,在都江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而在成都杜甫草堂、武侯祠,留学生们则对中国文学、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大足区境内,距重庆主城九区167公里,有74处5万余尊宗教石刻造像。它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1999年12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驻足石刻造像前,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摩崖石像诉说往日的传说,留学生们为中国古代艺术工匠的才华与技艺所折服。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一个专门从事濒危野生动物研究、繁育、保护教育和教育旅游的非营利性机构。基地以造园手法模拟大熊猫野外生态环境,营建了适宜大熊猫及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生态环境。在这里,同学们看到了可爱的熊猫宝宝在憨态可掬的熊猫妈妈怀里翻滚嬉戏。这些“国宝”们手嘴并用,灵巧地拨开竹笋,吃得津津有味。
接着留学生们来到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都江堰“四六分水”“三七分沙”的巧妙设计不仅化解了洪水的危害,也保证了成都平原枯水期的农田灌溉。登上绿树葱茏的玉垒山,整个都江堰的布局尽收眼底。来自岷江的滔滔江水日夜不停地冲刷着,都江堰骄傲地挺立在原地,呵护着这些勤劳、勇敢的巴蜀民众。同学们对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惊叹不已。
文化考察的最后一天安排的是杜甫草堂和武侯祠。成都杜甫草堂是为纪念唐代诗人杜甫修建的一个博物馆。博物馆所在地最初为杜甫所建草堂,后经多次修复,最后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博物馆。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期诸葛亮所建的祠堂,明代初年与纪念刘备的昭烈庙合并。文化考察之前留学生们对中国文学、中国历史的了解还比较初浅,只知道杜甫和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很有名,刘备曾经“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的辅助后在巴蜀之地成就一番霸业。参观纪念馆之后,大家对中国文学、中国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知道了杜甫因其巨大的成就被“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还从“隆中对”和前后《出师表》了解到诸葛亮的政治眼光和军事、文学才华。
为了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文化考察期间留学生们每天将自己的所看所感及时地记录下来,闲暇时间就考察对象分组进行讨论,解答心中疑惑,畅谈考察感想。
此次文化考察不仅从大足摩崖石刻看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了解了儒道佛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和谐相处,也从都江堰的巧妙布局看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有了更深的认识。大家一致的感受是:不虚此行!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文/图 廖恩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