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古法工艺,品鉴饮食文化——国际文化教育学院留学生实践课系列报道

2015年11月09日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磨浆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磨浆
自己动手做印子粑
自己动手做印子粑
簸箕粉的制作
簸箕粉的制作
齐心协力来压粉
齐心协力来压粉
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

    11月6日,来自越南、泰国、印尼、丹麦等国家的十八位国际文化教育学院留学生在桂林米粉文化中心亲身体验了桂林米粉的传统古法制作工艺,并了解桂林作为旅游城市在饮食文化服务业方面的发展情况,加深对中国餐饮业和文化中心的现状和发展等情况了解,并对桂林米粉文化、商业经营和对服务进行销售等情况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桂林米粉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工艺独特,色、香、味俱全,是桂林传统地方风味的一绝。作为2015年美国有线新闻网(CNN)评选出的14道最令中国人魂牵梦绕的思乡菜之一的桂林米粉,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国人,沉浸在浓郁的饮食文化氛围中,无不产生丝丝“米粉情结”。在文化中心里,留学生们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了解到了桂林米粉悠久的历史,以及桂林米粉的各项制作程序。从磨浆、对舂到压粉、卷粉,留学生们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亲身体验了米粉古法制作的全过程。此外,同学们还参与了簸箕粉和印子粑的制作。
    品尝着自己亲手做出来的米粉和各种小吃,留学生们表示此行收获满满:通过阅读关于桂林米粉的相关文字资料、参观并体验米粉古法制作过程、品尝传统及新派各式桂林米粉及桂林特色小吃,学生们将分组制作桂林米粉视频,向身边的人更多地介绍桂林。
    在桂林米粉文化中心近距离了解桂林和桂林米粉文化的实践课活动,不仅增进了留学生们之间的感情,更加深了他们对桂林米粉文化、桂林餐饮及文化企业情况的了解,增强了对中国、对桂林的友好和喜爱之情。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图文:李翼、莫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