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游七星岩,品味东方文化之美——国际文化教育学院留学生实践课系列报道

2016年01月05日


骆驼山前留念
骆驼山前留念
体验“丰收”的喜悦
体验“丰收”的喜悦

    12月24日是西方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Christmas Eve,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国际文化教育学院20名来自泰国、印尼、越南等国的留学生在于红岩和李蓓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到桂林市七星岩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现场教学。本活动是我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中华文化经典》的特色实践课。本周的教学内容为《徐霞客游记》中的《七星岩游记》部分,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老师把课堂搬到游记中描绘的景观现场——七星公园,让同学们对其有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
    下午2:30进入公园后,大家一路踏着深秋的金色,沐浴着午后的暖阳,首先观赏了喀斯特地貌的代表性景点骆驼山,并在前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纪念石前拍照留念;然后登上普陀山,鸟瞰了桂林“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全城景色;最后来到七星岩,游览了喀斯特地貌的溶洞景观,见识到了桂林喀斯特地貌这一世界自然遗产的风采。在岩洞中,同学们一边观赏,一边在老师的指导下寻找游记中描写的相应景点,当同学们找到时,禁不住一片欢呼,大家觉得这样的探访对学习原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踏着徐霞客当年的足迹,大家不断感慨他的伟大,能够靠步量目测来实现跟现代科技考察大致相同的结果,而且比欧洲的研究早了100年。他不愧为喀斯特地貌考察的第一人。在亲身游历中,文化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同时,在游览岩洞的过程中同学们对洞内各种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形成的千姿百态、玄妙无穷的景观惊叹不已。在惊叹声中,同学们在老师的提示下轻松掌握了一个个相关的词语;了解了与各个景点相关的传统文化故事,如“鲤跃龙门、古榕迎宾、女娲补天、善财童子、银河鹊桥、蟠桃送客、五谷丰登”等,达到了语言教学的目标。
    游览过程中,大家始终团结合作,一路欢声笑语,聊着各自不同的感受,以及各自国家独特的自然景观,起到了增强世界文化交流的目的,彼此间的距离也在不知不觉中拉近。虽说12月的桂林披上了厚厚的大衣,但溶洞的温润让大家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师生、同学之间也可以尽情敞开心扉,彼此的情感交流也更为融洽。
    游览结束后同学们都觉意犹未尽,并且还就此与老师探讨。泰国同学说,中国的命名方式很特别,需要发挥想象力才能体会得出。印尼也有类似的洞,但因地震多发而开发不够,来中国之后才充分领悟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越南同学也说,越南也有相似的东西,但大多是在水上。
    这次实践课大受同学们的欢迎,最为重要的是在圣诞前夕这个时间,参观游览的又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东西方文化在彼此的碰撞中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汉硕8班这个小国际班充分融入了中国。大家觉得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方式,不仅燃起了学习热情,而且令大家对学习内容记忆深刻。同学们不仅领略了喀斯特的风光之美,而且还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巨大想象力。

                                        (图/文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于红岩、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