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9日下午,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张文东为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同学们在理二区305教室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星象意象,我院分团委相关负责老师也出席了此次讲座。
讲座中,张文东为同学们介绍了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星象意象。作为诗歌作品中一类重要的意象,星象早在《诗经》、《楚辞》中就已出现,至魏晋南北朝时星象意象更是被诗人们大量使用,各类星象意象均有其独特的内涵和用法,为此张文东还特意向同学们介绍了二十八星宿,更是引用诗歌来讲解了星象的运用,如“日”、“北极星”、“阊阖”常被用来描述朝廷,“月”则多用以抒发思乡思人之感,“参商”则成为亲友阔别的典型意象,“大火”意象染上了极浓重的悲秋色彩,“牛女”则成为吟咏爱情的经典对象。
张文东还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多“以悲为美”;但随着文论上从“诗言志”到“诗缘情”的转变,星象意象“天人感应”的政治色彩逐渐消解而转到个人情感的抒发上来。所以在魏晋南北朝诗歌中星象意象的用法上,诗人们多以星象的空间指示时间,又通过时间的流逝来抒发诗人之情;抒情方式则多从直抒胸臆向引而不发转变,对星象意象所代表的涵义,魏晋南北朝诗人则各有侧重,这也使得星象意象中的“新质元”不断被发掘和利用,并对以后历代的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次讲座成功地结合了中华文化传统,引导着同学们从不一样的角度更深刻地认识了星象意象,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理解。同学们表示此次讲座使他们收获颇丰,并期待着下一次的讲座。
图/文 黄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