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与越南学校有着非常特殊的历史关系,1951-1975年间,越南人民经受了抗法卫国和抗美救国两次战争的灾难,为避免战争的影响,越南政府获得中国政府同意,先后有两批(7+1)所越南学校落户桂林,共计学生12000多名。其中,1951-1958年第一批越南学校迁到桂林办学。他们分别是2所越南少年儿童学校,时称桂林育才学校。1953-1956年,越南陆军学校迁到桂林,对外称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特科学校。1953年,由中国主办、专为越南培养大学预科生的中国语文专修学校在桂林成立。1966-1975年,第二批越南学校再次落户桂林。他们是阮文追少年军校、阮文贝学校、民族学校、武氏六学校,以上四所学校对外统称“桂林九二学校”。上述两批越南学校中的大部分师生都是在我校的几个校区里生活与学习,广西师范大学的部分教师、干部、学生及家属都有幸参与了这些学校的教学、管理及后勤服务等工作。因此,这些越南师生,都将广西师范大学视为他们的母校。
为了进一步了解越南学校的情况,深入挖掘中越民间友好交往的历史,丰富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文化内涵,为新时期中越友谊和国际合作交流做出新的贡献,2019年6月12日,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党委联合民进广西师范大学支部共同组织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学习教育。活动以参观越南学校办学旧址、听取广西师范大学越南学校纪念馆馆长阮忠元老师讲解、参与人员体会感想分享等形式进行。
沿着越南学校的发展历程,调研团先后参观了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甲山)和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尧山)的越南学校办学旧址。阮忠元馆长主要通过对越南学校发展历程、越南学子在育才学校学习生活中感人故事进行详细讲解。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党委与民进广西师范大学支部的共建是学院党建工作的特色亮点,学院党委每年都会定期与民进支部进行共建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民进支部主委李冬梅以“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同行”做主题发言,她强调:将本次共建活动与业务培训融为一体,旨在让更多教师熟悉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紧紧依托我校办学优势,建立数据库和资料库,为我校越南研究工作、汉语国际推广、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调研过程中,参与教师也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对于中越友谊的见解。越南籍老师吴慧君作为亲历者、见证人,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她自己如何从越南学生走到工作岗位的故事。她说,无论以越南人身份,还是以广西师范大学人的身份,都深感责任在肩,要坚定地把这段历史向更广的范围宣传。既是致公党员又是越南学校亲历者的卢美念老师,出生于越南北部,在越南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并在越南学校学习了3年,后毕业于广西师范学院(即现在的广西师范大学),受原越南在桂林的育才学校、“九、二”学校和阮文追少年军校委托,任该三校驻桂林联络员。卢美念老师对于越南学校各个时期的办学历史、微观历史、口述史等如数家珍,她以情景再现的形式介绍了越南学校的由来及发展,还为大家讲述了当年在桂林越南学校就读的留学生的生活。一部分参观过越南纪念馆的教职工说,中越感人故事即便是之前了解过,今天实地调研更加震撼。大家纷纷表示,应当延续前辈的脚步,发挥我校优势资源,续写中越友谊新篇章。
活动临近尾声,老师们意犹未尽地合唱起传统歌曲《越南中国》。
越南中国山连山江连江
共临东海我们友谊向朝阳
共饮一江水朝相见晚相望
清晨共听雄鸡高唱
啊--共理想心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