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部分会引起人发病,患者表现为从普通呼吸道症状到重症肺部感染等不同临床症状,其形态看上去像帝王的皇冠,因此命名为“冠状病毒”。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是目前已知的第7种可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
2.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目前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其他传播途径尚待明确;人群普遍易感。
3.如何使用口罩?
1)在中低风险地区空旷且通风场所不需要佩戴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需要佩戴口罩;
2)在疫情高风险地区空旷且通风场所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颗粒物防护口罩;
3)有疑似症状到医院就诊时,需佩戴不含呼气阀的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4)有呼吸道基础疾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护口罩;
5)年龄极小的婴幼儿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
4.手机是否需要消毒?如何消毒?
手机是高频接触的物品,要加强对它的清洁和消毒,每次外出回到家后,可以关闭手机电源,等手机彻底冷却之后,蘸取适量的 75% 酒精,或者使用消毒湿巾等擦拭手机表面,并做好手卫生。
5.学生应注意如何防护?
1)有疫情高风险地区居住史或旅行史的学生,自离开疫情高风险地区后,根据各地疫情防控工作有关要求,居家或在指定场所医学观察 14 天;
2)各地假期中的学生均应尽量居家,返校后尽量不要外出,减少走亲访友、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
3)每日进行健康监测。
6.公共场所应如何防护
1)避免去疾病流行的地区;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网吧、KTV 等;建议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
2)建议外出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3)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物品,勤洗手;
4)注意咳嗽、打喷嚏礼仪;
5)同一公共空间内有多人时,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保持 1 米以上距离。
7.私家车如何做好防护?
1)空旷场所做好通风换气,车内配备口罩、消毒湿巾或免洗手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做好手卫生;
2)搭乘可疑症状者时,可疑症状者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气阀的颗粒物防护口罩,同车人员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并保持开窗通风。下车后,继续维持车内通风,并用消毒剂或消毒湿巾对其接触物品表面擦拭消毒;
3)搭乘新冠肺炎患者后,应联系当地卫生部门及时做好私家车的终末消毒后,才能再次使用。
8.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注意什么?
1)全程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2)可佩戴手套,待抵达目的地脱掉手套后清洗双手。尽量少接触公共设施,也可随身携带速干手消毒剂、 消毒湿巾进行手部清洁;
3)注意咳嗽打喷嚏礼仪。
9.火车站、机场过安检时应如何做?
火车站、机场时应全程佩戴口罩,安检时短暂取下口罩,一般不会被传染。取下口罩时,建议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1 米以上),避免与他人正面相对。面部识别结束后立即戴上口罩,尽快通过安检通道。
10.应如何做好居家消毒?
家中如无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触者,则
1)日常居家常通风、勤洗手、做好清洁,保持环境卫生;
2)外出回家先洗手,出门穿的衣服、鞋可以放在门口,不用特殊消毒;
3)室内环境日常以清洁为主;有身体健康状况不明的客人来访后,及时对室内相关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可选择合法有效的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4)餐(饮)具清除食物残渣后,可煮沸消毒15 分钟。